资讯

“不久前,我受邀参加了《经典咏流传》的录制……”

(本文发表于2021年1月23日《人民政协报》)
 
 
我深深感受到,节目所翻开的,正是百年前的“青春”宣言。老一辈革命家为青年成长树立了光辉榜样,他们志存高远,心怀祖国和人民,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力挽狂澜,为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谱写了彪炳史册的青春之歌。我相信今天的年轻人必将接力续写奋斗的篇章,创造一个又一个灿烂又明媚的新的春天。
 
 
燕子声声里 相思又一年
 
周秉德
 
 
 
2021年1月8日,是伯父周恩来逝世45周年的日子。在他离开的这段岁月里,人们没有淡忘心中的怀念,反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对他的回忆越来越深厚,对他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对那一代人的奋斗和付出愈发心生敬意。
不久前,我受邀参加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典咏流传》第四季的录制。伯父于16岁时写下的《春日偶成二首·其二》,被节目改编成了一首非常优美且打动人心的歌曲。
 
 
 
周秉德在节目现场
 
 
1月9日节目播出后,我发现不少年轻人都在传唱和品读这首充满理想信念和少年朝气的诗作。“燕子声声里,相思又一年”,我很高兴这首作品能被演绎并得到年轻朋友的喜爱。我想,这首《春日偶成》也为大家打开了一个认识他的全新切口。
这首诗选得很好,因为这是我伯父正式发表的第一组诗,是在他和同学们春游时写的。16岁的春天,应该是每个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但伯父眼中的那个春天,并不只是“樱花红陌上,柳叶绿池边”,祖国的春光引发了他关于国家命运的感慨和思考。
《经典咏流传》在改编的时候,更为直白地袒露了伯父彼时复杂的心境:

青葱少年,陌上春光正如烟。
朗朗书声里,乘风待何年?
山河凋残,神州何处安放书卷?
烽火狼烟里,叹问又一年。
 
隔着百年光景,我们似乎仍能感受到,当年和伯父一样的许多年轻人,心中都蕴含了一团憧憬美好未来的巨大的能量火苗,以至于他们在日后的烽火硝烟之中一往无前,成为开拓新中国的一份子!
提到伯父周恩来总理,很多年轻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那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有人问,一个年仅13岁的孩子,怎么就能讲出这样的话?
 
1912年,14岁的周恩来
 
我伯父那一代的革命者,出生在一个内忧外患的时代,中华民族历经磨难、饱受屈辱。伯父从小就受到父母的教育,也在家乡听到很多古代英雄人物的故事。当他目睹神州处处烽火、百姓水深火热,内心充满了激愤,就深刻地意识到,自己所热爱的祖国已经到了危急存亡的关头,作为一个热血少年,他不能不思考国家的出路到底在哪里,所以他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这一生,都是为了这个初心在奋斗。
 
 
1914年,16岁的周恩来
 
1914年,伯父还写过一篇文章,叫《射阳忆旧》,文章中说:“吾将公之天下,使四万万人共得而仆之,必不负所托也。”16岁,他就立下了这样远大的志向,要做全国人民的公仆。
19岁,他从南开中学毕业以后,要去日本留学,途径他曾经上过小学的沈阳,在给一位叫郭思宁的同学写字留念时,他写下了“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那个时候我们是个积贫积弱的国家,他一个19岁的青年能够讲出这样的“临别预言”,也说明他对我们国家的信念是多么的强烈。
 
 
19岁的周恩来为同学郭思宁所题写的“临别预言”
 
 
从日本留学回来,伯父走上了职业革命家的道路,因为日益繁忙的工作,人们已经很少再看到他写诗了。新中国成立后,伯父更是将“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践行到底,为了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不停奔忙、夙兴夜寐。
我看到他时,他总是在通宵达旦地工作,事情太多了,他经常半夜里头忙到很晚很晚,一直到清晨都不肯去睡。因为时间紧张,他经常在汽车里面拿两块饼干垫一下,就是一顿饭。有时候一个会接着一个会,只好在他的茶杯里面盛上玉米面糊糊,别人以为他在喝水,实际上他是在填肚子……就是这样的工作态度,完全忘我。
 
 
晚年的周恩来
 

由于长年累月地过度操劳,1972年,伯父不幸病重。病魔无情地侵袭着他的肌体,却没有动摇他忘我工作的精神。这期《经典咏流传》向观众分享了一组数据,每一个数字都让人心痛——从1974年1月1日至6月1日,在这住院前夕的5个月里,伯父除了到医院检查病情和治疗外,总共抱病工作139天。在这139天中,工作达18小时以上的有130天。在这期间,他接受手术13次,输血89次,体重降到只有61斤……
1975年5月20日,我在西花厅最后一次见到伯父。当他走进来的时候,我只觉得眼前是个“衣服架子”,人特别地消瘦,但两只眼睛还是很有神的。最令我遗憾的是,在他临终前,我们没有留下一张合影,这一见,竟是永别。
伯父生前一直戴着一枚“为人民服务”的胸章。参加录制本次《经典咏流传》,我特别戴上了这枚胸章来跟大家见面,和大家一起怀念他。
 
 
佩戴着“为人民服务”徽章的周恩来
 
 
“大地重生沃土,沧海化为桑田,燕子啊,唱着迟来的答案:中华崛起,盛世如愿”……全新改编的歌词,像是对伯父发出了跨越时空的讯息,他用自己的一生兑现“为中华之崛起”的理想,奉献给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无数个明媚灿烂的春日。我想对伯父讲,今天,咱们的祖国是这样的强盛,请您放心,我们没有辜负您的期望。
在这期《经典咏流传》的开头,四位央视的主持人还集体演唱了李大钊先生写于27岁的《青春》。节目在建党100周年之际推出“致敬英雄”主题,回望百年峥嵘,铭记不朽精神,对于今天的观众尤其是年轻人来说意义独特。
我深深感受到,节目所翻开的,正是百年前的“青春”宣言。老一辈革命家为青年成长树立了光辉榜样,他们志存高远,心怀祖国和人民,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力挽狂澜,为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谱写了彪炳史册的青春之歌。我相信今天的年轻人必将接力续写奋斗的篇章,创造一个又一个灿烂又明媚的新的春天。

 
Copyright © 2017 Enlai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大鸾翔宇慈善基金会     京ICP备170103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