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纪念周恩来逝世活动在毛主席纪念堂举行

1976年1月9日一早6:30,我出差正在上海和平饭店的睡梦中,忽听到广播电台里传出了哀乐声,我猛然爬起来,听到了伯伯的名字!我悲痛欲绝,好像有块大石头不断锤击我的心胸。

在八宝山最后告别时,我们看到伯伯的样子,脸特别特别瘦。据说,他死时体重还不到61斤。走出告别室时,七妈抓住我的手说:“你们要记住,你们的伯伯走了,毛主席还健在,要化悲痛为力量。”

 

——周秉德(周恩来侄女·北京大鸾翔宇慈善基金会创始会长)

1

四十二年

二零一八年一月初,基金会的志愿者们收到通知,原定于一月八日在毛主席纪念堂举行的活动,提前到七日进行了。

这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活动。它没有固定的组织者,也没有固定的活动内容,甚至没有固定的场所。

在周恩来总理去世后的头几年里,欲祭无碑的人们,只好每年聚集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因为纪念碑上镌刻着周恩来手书的碑文。除了周恩来的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外,那些年,常常出现在纪念碑前的,还有十世班禅等一些普通百姓也很熟悉的面孔。

尽管一月八日,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天寒地冻的北京城还时常下着大雪,广场上更是无遮无拦的寒风呼啸。但无论什么样的天气,都挡不住来祭奠总理的人们的脚步,从1977年开始,这个祭奠活动从未中断过。

随着岁月的流逝,一些老人也逐渐追随总理而去。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每年一月八日的纪念活动,非但没有逐渐冷落,反而聚起了越来越多的人。一些老人离开了,但他们的子女接过了这项任务,同时,也接过了这份情感。一些普通人也因种种机缘加入了祭奠活动,他们大多都不曾与周恩来谋面、甚至是在周恩来去世后多年才出生,所以他们还很年轻。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在这里,为着他们心中那位共同的伟人,为着一份可以代代传承的情感与思念。

2

心之祭奠

在英雄纪念碑的祭奠持续了多年之后,在毛主席纪念堂和中央文献研究室等单位的协助下,每年一月八日的纪念活动已经改在了毛主席纪念堂周恩来纪念室进行,近些年随着参加的人越来越多,又增加了在纪念堂大会议室的分享环节。

二零一八年,大鸾翔宇慈善基金会的在京志愿者代表也参加了这场已经持续了四十二年的祭奠。当我们来到纪念堂会议室的时候,会议室里已经几乎坐满了人,他们中的很多曾经是当年一起在总理身边工作的同事、或者住在西花厅的邻居,还有一些接替年迈的父辈们前来的子弟。

周恩来总理的亲属们,凡是在京的,也全部前来参加活动了,包括基金会的创始会长周秉德、理事长沈清、副理事长周戎等。



 

纪念活动由中央文献研究室原秘书长、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会会长闫建琪主持并发言。他简要介绍了2017年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二编研部及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会所做的工作,并表示当下正在全力筹备周恩来诞辰120周年相关的各项活动。

 


 

秉德会长介绍了2017年她所参加的纪念周恩来总理的相关活动,并正式隆重的向大家介绍了北京大鸾翔宇慈善基金会的初创及发展。最后,秉德会长还提到了她刚刚出版的新书《我的伯父伯母周恩来邓颖超》,将在大伯诞辰120周年之际为传扬周恩来精神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随后,淮安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局长孙晓燕、天津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馆长王起宝、天津市南开中学理事会理事长孙海麟等多位嘉宾上台分享了各地、各单位在传扬周恩来精神方面所做的工作和未来的计划。中央文献等单位还携带了在2017年出版的《周恩来寄语》等图书,赠送给前来参加活动的人们。

 





 

分享环节结束后,参加活动的人们经过由淮安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精心布置有《周恩来家风》图片展的长廊,到周恩来纪念室参观。

在向总理塑像三鞠躬并敬献鲜花后,大家纷纷合影留念。

 



 

3

不忘初心

整个仪式既简朴、庄重,却又洋溢着脉脉温情。简单的交流,简单的祭奠,简单的告别。

时光已经将总理离去后最初的哪些悲痛,融化为更为深厚、深刻和深远的力量。

从来也不曾忘记,那个一百年前,就预言中华必将腾飞世界的清瘦少年;从来也不曾忘记,那个誓为亿万人得而共仆之的坚定目光;从来也不曾忘记,那个愿为民族前途入地狱、入虎穴、入苦海的苦涩辉煌……

他以无双才智,经天纬地,为世界留下了一个崭新的东方中国;他以倾国之权,而坚守平民之德,为民族留下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直到最后,当周恩来最后一次起飞,把骨灰播撒给锦绣山河,从此,他将如恒星永照,爱心覆盖整个世界;他的大德永存,无私泽被中华儿女。

 

他把自己融入了广阔的空间,不复是个人的存在,在这样的融入中,大鸾翔宇,将和这个世界永远共存……

 

Copyright © 2017 Enlai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大鸾翔宇慈善基金会     京ICP备170103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