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精神

革命系列(一)旅欧归来

  导语:"怀慈善之恒心,献福祉于民众",周总理生平系列故事:难酬蹈海亦英雄——周恩来在大革命时期的故事
 
  第一集:旅欧归来


柏林留影
 
  1924年9月初,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从香港出发的"佛山号"海轮划破平静的海面向广州驶去。

 

  在轮船的甲板上,一位年轻、俊气的青年斜倚在船栏上,眺望远方,他就是旅欧归来的周恩来。望着愈来愈近的广州城,周恩来一贯深沉的目光已无法掩饰内心的激动。

 

  这次远行归来,周恩来已经不是四年前的周恩来了。经过在欧洲四年的实践与探索,他已经从一个单纯、幼稚、血气方刚的青年成长为稳健、成熟、具有相当能力的共产党人。他的一切行动都要服从组织的需要和安排。

 

  本来,周恩来应该回到天津去,至少应该回去看看亲人。可是,国内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势,需要他立即奔赴陌生的南方。

 

  当时,中国国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苏联的帮助下,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国民革命运动正在兴起,广州成为国民革命的中心。这对1921年成立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周恩来离开法国前,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执行委员会给他写了如下评语:

 

  "周恩来--浙江,年二十六,诚恳温和,活动能力足,作文敏捷,对主义有深刻的研究,故能完全无产阶级化,英文较好,法文德文亦可读书看报,本区成立的发起人,他是其中的一个。曾任本区三届执行委员,热心耐苦,成绩卓著。"

 

  或许,正是这份优良的评语,中共中央决定派周恩来到革命形式最需要的广东去。这个决定使周恩来一踏上祖国的土地就投入到国民革命的第一线。

 

  轮船就要靠近广州长堤码头了。码头上,有两个人正在焦急地盯着匆匆下船的旅客,寻找着要接的客人。

 

  他们其中一位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地委委员阮啸仙,另一位是广州地委农工委员、著名的农民运动领袖澎湃。

 

  虽然,他们同周恩来从未见过面,但彼此根据组织提供的线索很快接上了头。澎湃紧紧地握住周恩来的手高兴地说:"欢迎你到广州来工作,我们已经盼望很久了"。一句话,消除了他们之间的陌生感。

 

  这时的广州到处洋溢着革命的气氛,街道两旁的墙壁上张贴着红、黄、绿等各色标语,上面写着:"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北洋军阀""国民革命万岁!"从大街或小巷深处不时传来嘹亮的歌声。沿途还可以看到一队队举着小旗和标语的学生、工人队伍高呼着口号,迎面走来。

 

  周恩来真感到有些目不暇接。眼前的情景与四年前他离开天津时国内沉闷的政治气氛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他十分兴奋。一路上,他不停的向澎湃、阮啸仙询问国共合作及工农运动的发展情况。澎湃做了详细的回答。

 

  他们一起到了澎湃在广州思贤街的住所,周恩来被安排住在这里。他顾不上消除旅途的劳顿,急忙投身火热的斗争中。

 

  接触实际后,周恩来很快发现,在轰轰烈烈的形式背后隐藏着种种危机。当时,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以孙中山为首的广东革命政府同商团之间的矛盾。

 

  商团,是民国初年成立的。当时,因为地方治安混乱、土匪横行、商人深受其害。为武装自卫,商人们征得政府同意,购置武器,组成商团,并逐渐发展壮大。

 

  周恩来到广州前夕,商团在英帝国主义的支持和策动下,阴谋在广州发动反革命军事叛乱、扼杀广东革命政府。很显然,不除掉商团,广东革命政府将受到巨大的威胁。

 

  周恩来初到广州立即投入反对商团的斗争。

 

  9月7日,是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签订二十三周年。周恩来在这一天撰写了《辛丑条约与帝国主义》一文。在文中,周恩来有针对性地批驳了国民党内部的右翼分子幻想同商团实行和缓与妥协的主张。

 

  但是,由于当时驻守广州的滇军军阀与商团勾结,借以第三者调解名义从中作祟,迫使广东革命政府不得不在10月10日以前把部分枪械发还给商团。这件事使广州人民十分愤慨,一场斗争在悄悄地酝酿中。

 

  10月10日,广州各界群众在观音山下第一公园内举行了盛大集会。会议的主题是严正警告反动商团。

 

  周恩来以民族解放协会代表的身份参加了集会。在会上,周恩来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他指出:"我们不要以为反革命派的势力极大,我们只要下我们团结的心,我们有工人可以武装,有农民可以自卫,有士兵可以作先驱,有学生可以作宣传,有商人可以作后盾,我们的实力便在此处。"最后,周恩来高呼:"复活辛亥革命的精神!打倒南北军阀!打倒一切反革命派!全场的革命群众啊,我们团结起来冲出公园去,向反革命派做示威游行。"

 

  一时间,革命口号此起彼伏,响彻天空。群众的革命情绪达到沸点,一场斗争终于爆发了。

 

  下午三点,游行队伍走向街头。而就在这时,商团正在西壕起卸发还的武器。游行队伍通过时与商团发生冲突。一位目击者回忆:"正据理力争时,团兵竟向群众开枪,当场打死二十余人,伤者更多,继而对伤者附加惨杀,挖腹摘心,备极残虐。"

 

  第二天,商团联合会竟然散发传单、武装巡逻逼迫商店一律罢市,并且张贴布告要求孙中山下野,欢迎陈炯明回广州主政。

 

  广州局势顿时十分严重。

 

  当时,孙中山已率师北伐,正在韶关督战。广州传来的消息使他十分悲愤。

 

  在苏联顾问,国民党左派和中共广东地方组织的协助下,孙中山下达了平定商团的手令,并很快建立起平叛权力机关--革命委员会。

 

  周恩来、杨鲍安等共产党人参加了革命委员会临时军事指挥工作,在平定商团叛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0月15日,在广大工农群众的积极支持下,革命军迅速击败商团军,广州局势转危为安。

 

  周恩来回到祖国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很快熟悉了国内政治情况。他在斗争中展示出的领导才能和对事务的敏锐性受到中共中央的重视。就在这个月,周恩来得到中央的指示重建中共两广区委。

 

  周恩来不仅担任中共两广区委委员长,而且兼任宣传部长。当时,中共中央远在上海,许多事情两广区委需要独立处理和应付。从这个意义上讲,周恩来的担子更重了。周恩来任职后,在两广区委做的一件很重要的事是为孙中山的大元帅府筹组铁甲车队,是共产党实际掌握的第一支武装力量,后来演变为叶挺独立团。周恩来十分注意宣传群众的工作,为提高工人们的思想觉悟和文化素质,他还亲自编写了通俗读物《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简史》。

 

  这一年,直系将领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之后,孙中山应邀北上商讨南北和平统一大计。但是孙中山刚刚离开广州,国民党右派操纵广州市长选举,将广大工农群众排斥在外。周恩来闻讯后十分气愤,立即撰写《工农阶级与工农市选》一文,批判右派做法。不久,他又为《向导》周报撰文《中山北上之广东》,揭露了广东国民党右派"群起攘夺广东的权利地位"以及"久困在广东的各军阀群思向外谋得更大发展的野心"。

 

  在周恩来的领导下,两广地区党的工作卓有成效,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周恩来的名字也逐渐为人们所熟悉。

 

  然而,没有多久,一副更重要的担子又落在周恩来的肩上。

 

Copyright © 2017 Enlai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大鸾翔宇慈善基金会     京ICP备170103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