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精神

土地革命系列(六)保卫中央苏区

导语:"怀慈善之恒心,献福祉于民众",周总理生平系列故事:面壁十年图破壁——周恩来在土地革命时期的故事

第六集:保卫中央苏区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突袭沈阳,悍然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国民党军队奉命不战而退,日本帝国主义轻易霸占了中国东北三省。1932年1月28日,日军又对上海发动了进攻,国民党蒋介石再次妥协,与日本签定了辱国的《淞沪停战协定》。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发出了抗日号召,而国民党蒋介石则采取了 “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丝毫没有放松对苏区和红军的“围剿”。

周恩来到达中央苏区的时候,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军已经取得了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但敌人还包围着苏区,发展和巩固苏区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因此,周恩来到来后不久,就投入了保卫苏区的战斗。

包围中央苏区的敌人,在福建方面的军事力量比较薄弱。根据这个情况,毛泽东于1932年3月30日,从长汀致电周恩来,提出了攻打漳州的作战方案。接到毛泽东的电报,周恩来十分兴奋,认为应该抓住有利的作战时机。第二天,他就从瑞金赶到了长汀。

4月1日,在长汀城一座天主教堂里,周恩来主持召开了军事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毛泽东、聂荣臻、罗荣桓等红军将领,还有中共福建省委和福建工农民主政府及闽西根据地的负责人。会上,福建省委汇报了漳州地区的敌情和地形等情况。毛泽东对这些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漳州“难守易攻”,攻打漳州,可调动敌人,在运动战中消灭敌人,创造苏区的有利局面。通过热烈的讨论,会议同意了毛泽东的作战方案。接着,会议研究了红军作战的行动计划,部署了各项具体工作。最后决定,由毛泽东率领红军主力部队攻打漳州,周恩来留驻长汀,组织兵力、筹集给养、供应前线军需。

作战会议结束后,周恩来又和毛泽东一块来到教堂后面的一栋小楼。这里是周恩来在长汀的住处。在这栋面临汀江的青砖小楼上,两位战友亲切地交换意见,进一步研究了实施作战方案的具体问题。第二天,周恩来和毛泽东在汀江边半爿街码头分手。毛泽东率领红军主力开赴前线,周恩来也立即投入到紧张的支前工作。

红军攻打漳州期间,汀江江畔的青砖小楼上,经常泛出一缕彻夜不熄的灯光。周恩来在这里度过了许多个不眠的夜晚,时刻挂念着前方红军作战情况。他拟定计划、起草电文,急切地盼望着红军胜利的消息。

为了做好支前工作,周恩来经常头戴竹笠,脚穿草鞋,奔走在长汀的山水之间,组织闽西地方武装积极协助红军作战,动农群众为前线红军运送粮食。他还指示福建苏维埃政府,成立粮站帮助红军筹买粮食,组织运输队开赴前线。

支前队伍出发的前夜,千百支火把照亮了长汀南寨广场的夜空,一担担箩筐,一排排小车,一群群男女,一阵阵歌声,场面十分壮观。这个时候,周恩来突然来到了广场。他这边瞧瞧,那边看看,摸一摸担架扎得牢不牢,试一试粮担沉不沉。他走到小推车跟前,一面亲切地同推车的队员握手,一面仔细地询问:“一辆车子能推多少斤?”“四五百斤。”队员们回答说。周恩来扶起一辆小车掂了掂,又推着它走了一圈,然后把车放回原处,高兴地对大家说:“小车不错,这比挑担子的效率可高得多呀!”队员们听了都笑了起来。周恩来又走到广场中央的篝火旁,一群队员整聚在一起唱着山歌。李坚贞在人群中发现了周恩来,连忙站起来高兴地向大家介绍说:“他就是我们的周恩来同志啊!”听他这样一说,大家立即围拢过来。在火光的映照下,每个人的脸都是红红的,周恩来望着他们,热情地称赞着:“刚才你们唱的山歌很好听呀!”说着,他坐到了大家中间,同队员们亲切地交谈起来。这天夜里篝火旁一直回荡着欢歌笑语。

东方发出了鱼肚皮白,嘹亮的军号已经吹响,支前大军就要出发了。周恩来再次嘱托大家,不要辜负苏区人民的期望,一定要完成好支前的任务。他亲自为大家送行,望着这支常常的支前大军,直到它消失在大路的尽头。

4月10日,东征红军攻克了龙岩,漳州指日可下。捷报传来,周恩来十分兴奋。他考虑到,肇州是闽南商业中心和敌人军事重镇,红军攻下漳州后,有大量战利品要运回中央苏区,必须提前组织好运输队伍。于是他立即赶往离长汀一百多里的长桥,亲自组织运输队。在他的指挥下,从中央苏区的瑞金、会昌、长汀、上杭、龙岩、永定等地,调集了一二十万农民,组成了浩大的运输队和担架队,源源不断地开赴漳州。

4月20日,东征红军解放了漳州。经过这次战斗,不仅剪除了苏区周围敌人的一翼,巩固了苏区,还获得了大量武器弹药和其他军需物资,为红军的扩大准备了条件。这次战斗的胜利,是毛泽东与周恩来亲密配合的结果,周恩来指挥的后方支前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932年6月,蒋介石又调动了六十三万兵力,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四次“围剿”。这次 “围剿”,敌人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先进攻鄂豫皖和湘鄂西苏区;第二阶段再进攻中央苏区。为了粉碎敌人的进攻,苏区中央局红军主力北上消灭乐安、宜黄、永丰之敌,吸引国民党军队,减轻鄂豫皖红军的压力。为了完成这个作战计划,中央局还决定成立前方军事最高会议,由周恩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等人组成。

会议结束后,周恩来随红军主力由兴国北上,日夜兼程,经过八天的急行军,于8月15日到达招携、冬韶一线。这里距乐安已经不远,前线指挥部设在了一所小学校里。周恩来不顾行军劳累,部队驻扎后立即到前线察看地形。晚上他在一间教室里召集各师、团干部研究作战计划。黑板上挂着一幅大地图,周恩来在上面画了很多标记。他指着地图,详细地向红军指挥员们部署了具体行动方案,下达了拂晓进攻的作战命令。

午夜,红军出发,经过五个小时的急行军,全部进入预定阵地,包围了按了县城周恩来在县城东南角的一个高地设立了前线指挥部。

8月16日清晨6点,周恩来发出了进攻的命令。红军立即向县城发起了强攻。当战士们冲进南门的时候,躲在工事里的敌人,开始用机枪向红军疯狂地扫射,封锁了红军前进的道路。这时,从樟树方向飞来了几架敌机,也轮番扫射和轰炸红军阵地。战斗进行了三个多小时,敌人还在顽抗。周恩来果断地下达命令:各部停止进攻,坚守阵地。

下午,周恩来在前线指挥部召开师、团干部会议,重新部署了作战方案。他决定放弃强攻的架势,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以少部兵力在东门摆开继续强攻的架式,吸引敌人的注意力;主力部队绕到北门,在炮兵掩护下突袭敌人。

第二天拂晓,战斗再次打响。城东的红军首先发起佯攻,敌人慌忙加强东门的防御。周恩来见敌人已经上当,立即命令红军主力发起突击。顿时,枪声大作,土炮隆隆,红军主力向安乐发起了猛攻,这时,又有几架敌机飞来,擦着树梢低空扫射,企图阻止红军的进攻。红军没有高射机枪,勇敢的战士,就用不强一齐射向天空。正当敌人得意的时候,只听一声巨响,一架敌机冒着黑烟栽了下来。见红军这样勇猛,另外几架敌机不敢恋战,仓皇逃走。红军战士一跃而起,在响亮的冲锋号声中向敌人阵地冲去,敌人阵脚大乱。上午9点,红军首先攻入乐安县城北门,随后,各方红军相继攻进城内,乐安战役胜利结束。

接着,周恩来又亲率红军乘胜追击,20日攻占宜黄,23日占领南丰。一周之内,红军连下三城,俘虏五千多人,缴获了包括机关枪、迫击炮、山炮在内的大批武器弹药。红军的胜利,震动了南昌、抚州。

毛泽东、周恩来等人,指挥苏区红军接连取得战斗胜利。但在这时,中共中央内部的“左”倾路线,被推行到了中央苏区。1932年10月,苏区中央局在宁都召开会议,一些人指责毛泽东在三次反 “围剿”中采取了保守的“防御路线”和“游击主义”,没有执行中央关于“夺取中心城市”、“争取和完成江西及邻近省区革命首先胜利”的方针。会议以批准毛泽东“病假”的方式,剥夺了他对红军的指挥权。“左”倾中央对周恩来也很不满,认为他“不给毛泽东错误已明确的批评,反而有些地方替他解释掩护。”

毛泽东离开红军领导岗位后,周恩来对他仍然十分信赖和尊重。在周恩来为红军起草的作战计划上,特别注明:“如有便,请送毛主席一阅。”他坚信,毛泽东关于红军的战略战术原则是正确的。

1933年2月,蒋介石坐镇南昌,自任江西“剿匪”总司令,调集五十万人马,兵分三路向中央苏区发动了第四次“围剿”。面对气势汹汹的敌人,周恩来、朱德决定采取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在运动战中各个击破敌人的作战方针。

2月7日,周恩来向中央提出围攻南丰的计划,强调红军的战略是“调动敌人,于山地运动战中解决”,而应避免强攻。红军保卫南丰后,果然吸引了大量敌人。周恩来当即与朱德商量,毅然决定放弃南丰,转而奔袭敌人援兵。14日,他们留少量继续佯攻南丰,另以一部红军伪装主力向东吸引敌人,自己亲率五万红军主力,连夜急行军,秘密开到南丰西南东韶地区,待机伏击敌人。为了打好这次伏击战,周恩来在几万人参加的军民誓师大会上作了动员报告,他还和朱德一块深入到连队了解情况,鼓励战士奋勇杀敌。

2月26日,敌人果然上当,有两个师被佯装主力的红军吸引,孤军深入,把右翼完全暴露在红军面前。周恩来、朱德立即抓住战机,率领主力红军冒雨星夜北上。红军翻山越岭,披荆斩棘,第二天拂晓前全部进入了阵地。阵地设在河口、黄陂之间的摩罗嶂山区。这里山高林密,道路艰险,正是打伏击的好地方。

2月27日,天空飘着细雨,摩罗山蒙上了一片灰雾。周恩来、朱德来到前沿阵地,不时举起望远镜向远方望去。周恩来满意地笑着说:“部队隐蔽的很好!”朱德风趣地答道:“打猎是艰苦的,野兽虽然十分狡猾,但我们也不是傻瓜。”正说着,周恩来从远处望远镜中发现敌人已经来了。

在山间泥泞的小路上,敌人的队伍像一条长蛇,慢慢地向前蠕动着。下午1时,两师敌人全部进入了红军的伏击圈。周恩来果断地下达了进攻命令,只听三声信号枪响,上百只军号齐鸣,顿时杀声震荡着山谷,埋伏在山上的红军向敌人发起了猛烈的进攻。敌人被这突然的袭击打得晕头转向。经过两天基站,红军几乎全歼敌人,生擒了敌师长李明和陈时骥,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第一场战斗的胜利。这次战斗,在红军作战史上,被称为黄陂战役。

黄陂战役,狠狠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敌人三路“分进合击”不成,又改用“中间突破”的战术。以六个师的兵力,分成前后两个梯队,重向红军扑来。

黄陂战役后,周恩来、朱德再次使用“声东击西”的战术,为了迷惑和调动敌人,周恩来命部分红军向广昌开进,而将红军主力撤回东韶、洛口、小布地区秘密集结。3月中旬,敌人误以为红军主力已转往广昌,于是从宜黄想广昌扑来。

3月20日,向广昌开来的敌军,前后两个梯队之间出现百里空隙。后队在山路上一字拉开,前面的第十一师是敌“中路总指挥”陈诚的嫡系,已经到达草台岗,而后面的第九师还在东陂。草台岗和东陂之间,是一条险峻的山路,敌人兵力无法展开。红军的有力战机出现了,周恩来、朱德立即命令隐蔽的红军主力秘密接近草台岗,截断敌军后队,集中优势兵力予以歼灭。

3月21日拂晓,周恩来、朱德率领红军突然出现在敌人面前,激烈的战斗打响了。由于战斗是在山间小路上进行的,敌人的优势火力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而红军战士则擅长近战肉搏,敌人很快就陷入了被动。战斗持续到下午,红军终于歼灭了敌军第十一师。第二天,又在东陂消灭敌军第九师一部。敌人前梯队闻讯后,也吓得仓皇退走了。

黄陂、草台岗两次战役,决定了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在这次反“围剿”斗争中,周恩来、朱德率领红军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共歼敌三个师,伏敌万余人,缴获一万支步枪、三百多挺新式机关枪、四十门大炮,取得了辉煌的战果。毛泽东高兴地称赞:这是一次“大胜仗”。蒋介石也不得不承认:“周恩来确实是一个不易应付的对手。此次挫败,凄惨异常,实有生以来唯一之隐痛。”

3月底,周恩来、朱德率红军凯旋归来,在瑞金受到苏区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4月1日,闽浙赣工农兵代表大会通过致周恩来和朱德并全体红军将士的一封信,衷心感谢他们为保卫苏区做出的贡献。

Copyright © 2017 Enlai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大鸾翔宇慈善基金会     京ICP备170103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