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精神

土地革命系列(五)在瑞金的日子里

导语:"怀慈善之恒心,献福祉于民众",周总理生平系列故事:面壁十年图破壁——周恩来在土地革命时期的故事

第五集:在瑞金的日子里

周恩来到达瑞金后,担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并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和中央革命副书记和红军总政委,是中央苏区的重要领导成员之一。

当时的中央苏区,经历了三次反“围剿”斗争的考验,逐渐巩固扩大赣南十八县和闽西长汀、上杭、武平、永定等县,革命根据地已经连成了一片,中央红军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已有三个军团共六万余人,还成立了民兵和工农赤卫军等地方群众武装;土地革命在这里已普遍展开,拔除了敌人据点,消灭了豪绅武装,没收了地主土地,广大农民分到了土地,获得了解放。在这里,到处充满勃勃的生机,一派热烈繁忙的景象。周恩来在这里开始了新的工作和生活。在瑞金城外,有一个名叫乌石垄的小村子。这里依山傍水,农田环绕,住着几户农民。1932年5月,邓颖超从上海来到周恩来身边后,夫妇两人就住进了乌石垄村。在中央苏区的日子里,周恩来除到前方指挥红军作战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乌石垄村度过的。

当时,中央苏区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仍处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包围中,前方红军战斗频繁,后方工作生活条件也很艰苦。周恩来奔走 于前线和后方,无论走到哪里,都保持着艰苦 朴素的工作作风,并以革命者战胜困难的勇气感染着周围的同志。

在乌石垄村,周恩来的卧室就是他的办公室和会客室。这是一间简陋而整洁的房间,里面有几把椅子,两张桌子,一张上面摆着书报杂志,另一张用来办公,上面一个笔筒里插着几支毛笔,还有一个很大的黄铜墨盒;靠着墙壁,有一张用两个条凳支起的木板床,床上放着一床灰色的旧棉被。棉被里的棉絮已经有了许多小洞,邓颖超曾花了一晚的功夫才把它补好。一位负责部队给养的同志实在看不过去, 悄悄地给周恩来换了一床新被子,但周恩来发现后,立即退了回去,并认真地对这位同志说:“现在条件很艰苦,许多战士的被子比我们的更破旧,他们行军打仗,经常在野外露宿,应该给他们换啊!”

在前方指挥红军作战的时候,周恩来所住 的司令部也十分简陋。一位当年跟随他的警卫员,回忆红军第四次反“围剿”时的情形时说:

“周副主席在建宁,生活很简朴。睡的是门板床,再铺上几把稻草。盖的是一床很旧的灰毛毯。后来缴到敌人的毯子,才发给他一条红色的毛毯。床上没有枕头,就拣了一块砖头垫上。”“房里墙上挂着缴来的敌人的军用地图。这房子里很空,什么也没有。我们到外面搬来一张四方桌,一张小学生上课用的矮桌 子,还有几张南方的矮凳子。”“桌上放的油灯,点的是食油。食油本来就困难,一人五钱,还要省下来点灯……周副主席看地图时,有盏马灯。因为煤油更少,平时屋里都不 点。”“我们洗脸没有什么毛巾,用一味破布抹一下。周副主席和我们一样,有时用破布抹 一抹,有时把手脸伏在水里一抹就算了。打仗缴来的战利品,我们想多照顾一下周副主席的生活,他都不要,都说归公,给我干什么?”

艰难困苦的环境,丝毫没有影响周恩来巨大的工作热情。无论是在前线还是在后方,他总是工作到深夜,有时一直到天亮。在他身边的警卫员轮流值班,经常是早上换班的人来了,看见周恩来还在伏案工作,而昨晚为他铺 好的被子,还是原来的样子。警卫员这样描述周恩来废寝忘食工作的情景:“冬天忘了寒冷,夏天忘了炎热;有病时也坚持工作,忘了按时服药,夜里工作太困倦时,就出去散散步,或者伏在桌上合一会儿眼,彻夜不眠是常有的事。”

周恩来不仅工作上不怕艰辛,而且生活上也安于清苦。当时的中央苏区,在敌人长期封锁下物资供应十分紧张,粮食、食盐、食油等生活必需品都很短缺。红军的干部战士,都过着极为清苦的生活。周恩来和邓颖超也与大家一样,在生活上从来不肯接收特殊照顾。在乌石垄村的日子里,他们和其他首长都自己开荒种菜,用自己的劳动果实来改善生活。村里的乡亲见他们太辛苦,送来青菜,但他们总是婉言谢绝。

一天, 邓颖超从外面办事回来,看见邻居顾大嫂正在菜园里浇水,他连忙跑过去,挽起裤脚就一块干了起来。一边干着,一边询问顾大嫂家里有什么困难,当红军的儿子来信了吗?顾大嫂高兴地回答了她的问题,干完活后,摘了一大把都叫塞到邓颖超手里说:“这点新鲜豆角,带给周副主席尝尝。”邓颖超执意不要,顾大嫂急了:“你要不带走,我就自己送去!”邓颖超没有办法,只好手下说:“好吧,我收下这些豆角,明天给你送钱来。”顾大嫂忙说:“周副主席日夜为穷苦人操劳,吃点豆角还要给钱,这就见外了。”邓颖超把豆角带回住处,向周恩来说了事情的经过。周恩来说,盛情难却,不能不收,但钱一定要送去。第二天黄昏,周恩来和邓颖超一块来到顾大嫂的家里,不等他开口,周恩来就先说道:“大嫂,谢谢你的豆角,味道好鲜,有好几年没有吃过这样新鲜的豆角了。钱,也请你一定收下。”说着,把六枚铜板放在了桌上。见顾大嫂还要推让,周恩来认真地说:“吃了豆角要付钱,这是红军的规矩,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嘛!”听了这话顾大嫂实在不好继续推辞了。

中央苏区不光吃菜困难,粮食供应也非常紧张。为了减轻人民的负担,党中央号召吃“梢子饭”。梢子是一种野生植物的种子,用它做饭先得用水淘净,再放到小竹篓里蒸熟,才能成为代食品。那时周恩来和红军广大干部战士一样,吃起了“梢子饭”。当有人劝他不能常吃“梢子饭”时,他答道:“为什么你们能吃,我就不能吃?有这个道理吗?”就是这种 “饭”,周恩来也从不浪费,上顿吃剩的,下顿接着吃。这时候,他还养成了一个终身都没有改变的习惯,就是每次吃完饭,都要把开水倒进菜碗里涮一涮,当汤喝掉。

盐在中央苏区很珍贵。周恩来和大家一样,只能按月在机关里领到一小份。同志们和群众有时给他送点儿盐来,都被他婉言谢绝了。为了节省,他把自己份内的这点盐化成盐水,装在一个小竹筒里,平时舍不得吃,只吃淡菜淡汤。又一次周恩来请人吃饭,邓颖超特意炒了个辣椒芹菜,客人吃了觉得又辣又苦,周恩来连忙从小竹筒里倒出小半碗盐水,请客人蘸着吃,还风趣地说:“没有菜,饭可要吃饱,淡菜饱饭嘛!”其实,他自己只是隔几天,才从小竹筒里蘸一点吃。

周恩来艰苦朴素,总来不为自己着想,但苏区人民的疾苦和身边同志的困难,却时刻挡在他的心头。

住在乌石垄村的时候,他每天忙完工作,都要在村子里走走。他平易近人,没有一点儿架子,所以村里的相亲都爱和他说话。有时候,周恩来也到老乡家中坐坐,一边扯家常,体察民情,了解群众疾苦;一边用生动浅显的语言,向乡亲们解说革命的道理。村里乡亲谁家遭到了困难,周恩来知道后总是想方设法地帮助解决。这样,周恩来知道后总是想方设法地帮忙解决。这样,周恩来很快就和乌石垄村的群众熟识了。顾大嫂的丈夫是红军战士,正在前方作战,周恩来和邓颖超经常到她家帮助干活。顾大嫂的丈夫前方牺牲的噩耗传来时,周恩来夫妇立即去看望她,深情地对她说:“你丈夫的情况,我们知道了。他是一个为革命献身的好同志,党和人民会永远纪念他。”

顾大嫂擦去眼角的泪水,鉴定地说:“周副主席,让春生参加红军吧,替他爸爸报仇,替穷苦人报仇。”周恩来默默地点了点头。此后,周恩来和邓颖超就记挂着顾大嫂的儿子春生,常常向顾大嫂了解春生的情况。为了共同的革命利益,周恩来与乌石垄村和全苏区的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周恩来经常教育干部要发动和依靠苏区广大群众,他说:“群众是我们的靠山,有了群众,什么困难都可以克服。”

周恩来还时分关心和爱护干部战士。在他身边工作的同志和中央苏区的许多干部,都对他那关心爱护同志的诚挚,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当时苏区的生活很艰苦,红军战士,每人每天的粮食定量只有9两小米,没有任何副食。这对于二十岁上下的青年来说,实在是太少了。周恩来经常关切地询问战士:你们年轻,不够吃吧?大姐可以节约一点给你们。而实际上,邓颖超的定量比战士还要低。但周恩来夫妇总是尽量把口粮节约下来,送给年轻的同志。周恩来还告诉他们,把饭冲点米汤泡着吃就会感到饱些。

他不只是从生活上照顾身边同志,还十分关心他们的进步。在中央苏区,许多干部战士,出身都很贫苦,他们怀着朴素的解集感情参加了革命队伍,却因文化水平低而影响了进步。对这些工农出身的干部战士,周恩来更是关心爱护。他经常鼓励他们学习文化,并用通俗的语言给他们讲解革命的理论。

1933,党组织把范金标从瑞金中央警卫队调到周恩来身边工作。第一次见面,范金标十分紧张。周恩来微笑着招呼他坐下,热情地问长问短,一下子就消除了他的拘束。周恩来亲切地问:“小鬼,你是哪年参加红军的?”范金标回答说是1931年。周恩来又问:“你为什么参加红军?”他说:“我家很穷,没有饭吃。参加红军打土豪,分田地,闹翻身!”周恩来微笑着说:“这不够啊,不光是打土豪,分田地。我们参加红军,穿上军装,扛起枪杆,是要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打倒反动派,建立工农自己的政权。“接着他又说:“这还不够,世界上还有像我们一样的受苦人,我们还要解放全世界受苦的人……干革命就是要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为了让范金标真正懂得这些革命的大道理,周恩来要求他一定要好好学习文化,对他说:“学习革命道理就要读革命的书。你要争取每天识三个字。只要有一年的工夫,就可以读书看报了。以后我要经常检查。”不几天,周恩来就要范金标把自己写的字拿来看。范金标因为字写的不好,不好意思拿出来。周恩来亲切地对他说:“才学写字嘛,写的难看是难免的,熟能生巧嘛,慢慢地就会得到进步。”说完后,他指着范金标写的字,一个个地耐心讲解,并给他的学习鼓劲。除学习文化,周恩来还要求警卫员都要关心时事、学习政治。在他的亲自督促和悉心辅导下,这些年轻的战士进步很快,后来都学到了文化,掌握了理论武器,成为革命队伍中的骨干。

为了提高工农干部的文化水平,周恩来还认真地帮助他们结局学习中遇到的具体困难。

一次,周恩来到中央苏区党校看望学员,碰到了正在那里学习的李坚贞。周恩来亲切地问她:“怎么样?这里生活习惯吗?学习有什么困难?”李坚贞实活实说:“生活倒挺习惯,只是学习怕跟不上。我是个工农干部,过去念不起书,现在拿起书本,有很多生字,有些字勉强认得,又不知道怎么解释,读马列主义很吃力啊!”周恩来听了,一面鼓励他继续耐心减持,克服困难;一面认真思索这怎样提高工农干部的学习效率。过了一会,他对李坚贞等人说:“我给你们出个主意,以后学习,碰到不认得的字。画个红杠杠,认识而不懂得解释的字,划个蓝杠杠,有机会就向有文化的同志请教。日子长了,积少成多,慢慢就会提高啦。”说完之后,他遍吩咐党校的同志设法给每个学员发一只红蓝铅笔。在周恩来的鼓励帮助下,党校的同志设法给每个学员发一支红蓝铅笔。在周恩来同志的鼓励帮助下,党校的工农干部学员,树立战胜困难的决心,学习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Copyright © 2017 Enlai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大鸾翔宇慈善基金会     京ICP备170103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