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精神

少年系列(二)沈阳求学

  导语:"怀慈善之恒心,献福祉于民众",周总理生平系列故事:为了中华之崛起——周恩来的青少年时代
 
  第二集:沈阳求学
 
  故乡狭小的天地里,留下了周恩来过多的不幸。
 
  周恩来向往外面的世界。会写字后,他就经常跟在沈阳做事的伯父周贻庚通信表达这种愿望。
 
  1910年,周贻庚在沈阳生活比较安定,他们没有子女。周贻庚在侄儿周恩来的来信中,了解了家里发生的一切,也从字里行间中发现这个侄儿是可造之材。这年春末,便把周恩来接到了沈阳。
 
  沈阳求学时
 
  当时正是辛亥革命的前夜,中国社会处在急剧的变化中,只读经书的旧式学堂已不吃香,以教授西方近代科技为特点的新学堂很受欢迎,虽然它收取的费用要高出旧学堂三倍。但是,周贻庚还是将周恩来送至沈阳东关模范学校。学校里既教授中国的经书,也介绍一些西方的新学。课程包括修身、国文、算术、历史、地理、格致、英文、图画、歌唱、体操等十门。周恩来在这里开始接触到许多新知识,大大开阔了眼界。
 
  东关模范学校的学生,有的来自"小康之家",有的则是官宦世家子弟,还有少数皇族子弟,像周恩来这样的平民子弟极少。周恩来刚入学时,身材和北方小孩相比,显得文弱瘦小,加上他性情温和,又是一口当地人很难听懂的淮安口音,班里的富家子弟便经常欺负他,骂他是"南蛮子"。他开始设法交朋友,当发现有好几个身体弱小的同学也受那帮人的欺负时,他就主动联合他们,在校时一起玩儿,放学时一起走,这样人多势众,那些富家子弟再不敢轻易欺负他们了。
 
  在东关模范学校,周恩来遇上了一位教史地课的好教师--高老师。他常常在课堂上宣传爱国思想,慷慨激昂地讲述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英勇牺牲的悲壮故事。周恩来和同学们听得常常热血沸腾。周恩来很尊敬高老师。高老师从平日的观察中,看出周恩来是一个聪明、勤奋、爱国、求上进的学生,也特别喜欢他,经常找他谈心,介绍各种进步书籍给他阅读。
 
  在高老师的熏陶下,周恩来爱上了史地课。他大量阅读历史书籍及进步刊物,了解了中国古代的辉煌,近代的屈辱。
 
  家庭的影响在一个人的成长中会烙下很深的印记。伯父周贻庚非常爱国,两代人过着清贫的生活,却经常谈论的是政局的变动和社会的改革。周恩来耳濡目染,进一步了解、熟悉了不少要求改革的西方思想家以及他们的著作。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在湖北武昌爆发,接着迅速波及全国,各省纷纷举起义旗。这是一场改变了中国历史航程的革命,震撼着每一个爱国者的心灵。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时,东关模范学校一片欢腾,鞭炮声连绵不绝。满清国旗黯然降落,代表新生的中华民国的五色国旗冉冉升向蓝天。
 
  清朝统治者是满族人,清朝开国之初,满族统治者就下令从来不习惯留长辫的汉族男人也必须留辫,以表示对清朝的臣服。不留就要杀头。高老师不怕杀头,早在辛亥革命之前就剪掉了辫子,但学生中没有人敢这样做。推翻清王朝的消息刚传到学校时,周恩来赶忙找来一把剪刀,"咔嚓"一声,剪掉了象征清朝臣民的辫子,成为全校第一个剪辫的学生。
 
  剪发辫时留念
 
  1911年年底的一天,上课铃响过后,魏校长正了正衣襟,拿起讲义,走进教室。他身为校长,还兼讲授全校的修身课,他这一天要讲"立命"这一节。
 
  在社会激烈变革,国民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都处在明显变化的时代,年轻人很容易陷入迷惘与困惑,找不到为之追求的理想、为之奋斗的目标,对人生的意义作庸俗而短视的理解。魏校长有感于此,讲课讲到最精彩处,突然停顿下来,问学生:"诸生为什么而读书?"
 
  教室里很安静,没有一个学生主动回答。"如果没有人回答,就只有一个个问了。"魏校长走下讲台,问前排的一个学生:"你为什么而读书?"那位学生慢慢站起来说:"为光耀门相而读书。"第二位被问的学生说:"为明礼而读书。"
 
  这两位学生的回答也不能算错,因为封建教育就是这样教导学生的。第三位被问的学生是一个靴铺掌柜的儿子,他站起来,很认真地回答道:"我是为我爸而读书的。"教室里哄堂大笑起来。
 
  魏校长摇摇头。他走到周恩来面前说:"周恩来同学,你是为什么而读书?"
 
  周恩来第一个剪掉辫子的举动,使很多同学十分佩服。魏校长叫到他时,教室里突然没有了乱糟糟的声音,静得出奇。周恩来站起来,庄重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未想到,自己的门下竟有如此出众的少年,非常震惊和兴奋。他迟疑了片刻,招手示意周恩来坐下,激动地说:"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周恩来在同学们钦慕的目光中坐下来。他望着魏校长,发现老师眼睛里透出一种感人的光泽。
 
  是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就是周恩来求学的目的。他不仅是这么说的,而且也是这么做的。
 
  周恩来在学校期间,各科学习成绩都名列前茅,尤其是作文、书法,每学期总是全班第一。他的文章常常被贴在学校的成绩展览处。有的作文还送到省里举办的成绩展览会展览。
 
  在沈阳求学期间,周恩来还十分注重体魄的锻炼。周恩来每天到学校都徒步往返,课间坚持和同学们到操场踢球锻炼,即使风沙扑面的天气,他也视若等闲。特别是冬天,坚持在北方刺骨的寒风中跑步,他不以为苦,反以为乐。在风沙中,不仅锻炼了身体,也磨炼了意志。
 
  周恩来在沈阳度过了十分宝贵的三年时间。在这里他的知识增多了,身体结实了,这是实现"为中华之崛起"的宏愿所必备的条件。

Copyright © 2017 Enlai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大鸾翔宇慈善基金会     京ICP备170103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