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精神

周恩来:德护云冈万佛身

1973年,法国总统蓬皮杜访华,点名要求参观一个当时非常冷门的地点——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北方。1500年前,当时的佛门弟子为了礼佛和修行,就在武周山半山的石壁上开凿了53个洞窟、五万多尊佛像。这些依山雕凿的石窟东西绵延近一公里,精致繁复,气势磅礴,成为了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云冈石窟,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群,是集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于一体的民族瑰宝。
 
 
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
 
 
 
1973年9月15日,周恩来总理陪同蓬皮杜来到云冈,站在历经了十几个世纪风雨的洞窟前,依次鉴赏。露天大佛雄伟庄重、肃穆慈祥;“昙耀五窟”巧夺天工、富丽堂皇;中心塔柱变化繁复、精美传神……周总理被云冈石窟这座稀世珍品所深深吸引,露出了那个年代所少见的笑容。
 
周恩来总理在云冈石窟
 
周恩来总理在云冈石窟
 
 
 
然而,当他看到那些断头菩萨、缺臂罗汉时,当他发现大面积石雕被自然风化、渗水浸蚀得面目无存时,心情又沉重起来。他立刻向当时在场的国家文物局局长王冶秋询问起关于防止石雕风化水蚀的技术问题,王局长回答:“我们已搞了个十年维修规划。”周总理听后没有立即回复,而是一直默默思虑着。
 
周恩来和蓬皮杜在云冈石窟休息室
 
 
参观完毕在休息室时,面对着在场的中外记者,周总理坚定地宣布:“云冈石窟艺术我们一定要想办法保护下来。刚才说有个10年规划,时间太长,要3年搞好,3年以后请你们再来参观!”
 
总理的指示很快得到落实,160万元专款拨到,有关部门成立了“山西云冈石窟维修工程领导组”,1974年5月开工,按照“抢险加固、排除险情、保护现状、保护文物”的原则,对主要洞窟进入大规模抢险加固等抢救性修复。在这次工程中得到修复和保护的洞窟包括云冈石窟最精华的昙曜五窟(第16窟至20窟)和五华洞(第9窟至第13窟)等等。
 
 
云冈第9窟后室南壁造像(图片来自云冈石窟官网)
 
云冈第12窟(图片来自云冈石窟官网)
 
云冈第20窟露天大佛
 
 
 
云冈第7窟前室东侧立着一块记录此次“三年保护维修工程”的石碑,碑文题为《云冈石窟抢险维修工程碑记》,由此可见此次维修工程的主要任务是“抢险”。虽然由于时代的局限,有的技术现在已经被文物保护专家否定,但此次抢险维修工程仍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发挥着积极作用。
 
云冈石窟(图片来自云冈石窟官网)
 
 
1975年,总理的病已经很重了,但病榻上的他依然没有忘记这些抢救中的瑰宝,还关切的询问起工程进展的情况。
 
三年后的1976年9月15日,保护维修工程如期完成,岌岌可危的悬石裂隙得以治理,残断落石归位复原,最大限度地解决了濒临倒塌的洞窟的稳定性问题,艺术宝库焕然一新。大佛炯炯有神的双眸和略带微笑的嘴角仿佛也焕发出青春的光彩。然而此时,周恩来总理却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再也不能来到这万佛之前,露出他欣慰的微笑了。
 
云冈石窟(图片来自云冈石窟官网)
 
 
 
自从周总理陪同蓬皮杜总统访问之后,云冈石窟在世界上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吸引了无数专家学者和海内外游客慕名而来。
 
值得一提的是,时至今日,云冈石窟仍然没有忘记这段尘封的历史。为纪念周总理对云冈石窟的保护,云冈石窟研究院将当年的接待室恢复原状,作为纪念室对外开放,每天循环播放《周总理陪同蓬皮杜访问大同》纪录片,供游客参观欣赏。
 
总理那慈祥庄严的面容,亲切愉快的谈话,敏捷稳健的步伐,极富感染力的笑声,让人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云冈石窟周总理纪念室
 
云冈石窟周总理纪念室
 
云冈石窟周总理纪念室
 
 
 
 
资料来源:云冈石窟官网&官微
 
Copyright © 2017 Enlai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大鸾翔宇慈善基金会     京ICP备170103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