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在乌兰巴托的静夜里,聆听风铃的声音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中国首当其冲的蒙受了巨大的灾难。就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我们忽然被一则消息刷了屏:
 
蒙古国总统巴特图勒嘎访华,并向中国人民捐赠3万只羊!
 
 
实际上,在蒙古国的礼物级别中,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哈达、酒和羊,而共克时艰之际,送羊无疑是最合适的选择。
这份弥足珍贵的礼物,值得我们记住。而这份情谊,更可以追溯到几十年前:
 
  • 蒙古是最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之一。
  • 1952年9月29日,蒙古人民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泽登巴尔访华,这是新中国历史上首次接待外国政府首脑访问。
 
周恩来欢迎泽登巴尔
 
毛主席与泽登巴尔出席中蒙经济及文化合作签字仪式
 
今天一早,蒙古国的汉学家巴特尔夫特意发布了这样一条信息:
 
 
巴特尔夫先生的信息让我们回忆起,正是60年前的今天——1960年的5月27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应蒙古国部长会议主席泽登巴尔的邀请,对蒙古国进行了历史性的友好访问。
当周总理的座机降落在乌兰巴托时,泽登巴尔主席亲自到机场欢迎他和陈毅副总理一行。
 


泽登巴尔在机场迎接周恩来和陈毅
 
周恩来总理在泽登巴尔主席陪同下坐汽车离开机场向市区进发。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市的街上,飘扬着中蒙两国国旗,悬挂着巨幅欢迎标语。宽阔的马路两旁欢迎的蒙古国人民人山人海,有八万名群众手持周恩来画像和鲜花夹道欢迎,连续不断地欢呼“蒙中友谊万岁!”“欢迎周恩来总理!”
当时乌兰巴托有十五万市民,也就是说一半多的乌兰巴托民众都来欢迎中国客人,场面十分盛大。
 
蒙古人民夹道欢迎周恩来
 
周总理在访问期间,参观了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和其它地方,了解了蒙古人民的生活,参观了许多工业、农业、建筑工地、文化部门,与工人和知识分子的代表等进行了亲切的交谈。
 

 
泽登巴尔设午宴招待周恩来和陈毅
 
周总理在蒙古访问期间,签署了中蒙《友好互助条约》、《经济技术援助协定》和《科学技术合作协定》等友好协议,开辟了中蒙两国友谊和合作的新阶段。
 
时间转眼来到2018年,周恩来总理的侄女周秉德女士发起成立的大鸾翔宇慈善基金会接过了中蒙友谊的接力棒,携手蒙古国中华总商会、中国友好和平发展基金会,发起主办了蒙古国中学生“中蒙友谊演讲比赛”。
 
 
大赛于9月22日在乌兰巴托举行,超过800名蒙古中学生参加了比赛,同学们以缅怀周总理、畅谈中蒙关系为主题进行了精彩的演讲。最终有15名选手进入了决赛。通过这次活动,增进了蒙古学生对中国的认知和理解,促进了两国民间的教育和文化交流。
 
在恰逢中蒙建交70周年的2019年8月,大鸾翔宇慈善基金会又一次沿着前辈的足迹来到蒙古国,由理事长沈清带队,与中国慈善联合会、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厦门新声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市百助听力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组成的公益团队一起,在蒙古国开展了为期6天的“风铃行动”公益项目,旨在帮助当地改善医疗设施,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
活动向蒙古国捐赠10张可调节病床、200台助听器、200个橙色护理包以及300个橙色书包等物资,总价值人民币128万余元,惠及500多名蒙古国听障及基层病患。根据对听力有障碍的儿童的相关研究,“风铃行动”所捐赠的物资中特意包含了专门为听障儿童准备的彩色画笔,希望可以激发他们在绘画方面的一些潜能。
 
 
 
在蒙古国,处处可以感受到中蒙之间深厚的情谊。在前往后杭爱省途中,公益团队一行参观了在1960年5月29日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揭牌的、中国第一次给国外援建的哈拉和林水电厂。
 
 
在蒙中友好协会会长的带领下,大家还参观了前塔米尔桥,这座桥是1959年由周恩来总理签批援建的,60年风雨使用至今,承载了友谊,记录了历史。 
 
前塔米尔桥
 
几个月后,我们收到了在“风铃行动”受到捐赠的孩子们用那些彩色画笔画出的一幅幅图画。
 
 


 
 
在这些充满了童趣和想象力的图画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孩子们绘画的潜能、对美好生活的歌颂,更看到了他们对中国人民的友好,和对中蒙友谊长存的期待,如同在静美的乌兰巴托之夜里,聆听到了来自孩子们心底的风铃之音……
 
当年,周总理在世时,曾两次访问蒙古国,为中蒙关系的发展付出了很多心血。
今天,以传承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为人民服务精神为宗旨的大鸾翔宇慈善基金会,将汇聚更多中国慈善力量走进蒙古,造福当地百姓,继续发展中蒙友好关系,把前辈们开拓出的中蒙友谊之路走得更宽、更坚实。
Copyright © 2017 Enlai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大鸾翔宇慈善基金会     京ICP备17010393号-1